关于痛风的十大认识误区,你了解多少?
每年的4月20日是全国痛风宣传日,“4.20”来自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这个日期让大家更容易记住“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2024年全国痛风宣传日的主题是:“精准防控,乐享生活!”关于痛风的十大误区,你了解多少?
医疗指导:
广州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蒋慧荣
误解一:
❌ 痛风是由饮食引起的,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
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尿酸的产生,对内源性尿酸的生成没有影响。“吃”只占尿酸来源的20%,其余80%的尿酸都来自于自身的代谢。因此单纯通过饮食限制很难将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痛风治疗或降尿酸还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解2:
❌动物性食物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不宜吃太多。
动物内脏、肉汤、各种肉类、大部分鱼类等动物性食物确实含有较多嘌呤,应尽量避免,但牛奶、鸡蛋等动物性食物属于低嘌呤动物性食物,且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痛风患者可以食用。
误区三:
❌茶和咖啡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应该多选择。
喝水确实有助于尿酸排出,预防尿酸肾结石,但浓茶、浓咖啡等饮料会兴奋植物神经,也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因此,痛风患者应避免喝浓茶、浓咖啡,最好喝淡茶。同时,喝咖啡也要注意:
1、浓度不宜过高;
2.不要过量饮用,每日1-2杯即可;
3. 请勿添加糖、奶精或其他咖啡伴侣。
误解四:
❌ 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但是可以喝其他酒类吗?
酒精代谢不仅会增加尿酸的生成,还会使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水平升高。饮酒后,尿酸水平波动剧烈,易诱发痛风。因此,痛风患者除了避免喝啤酒外,其他酒精类饮料也应严格控制。
误解五:
❌运动有利于降低尿酸,任何形式的运动都可以选择。
过于剧烈的运动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强度超过有氧运动,身体就会进入无氧代谢,导致体内乳酸大量堆积,影响尿酸排泄,造成体内尿酸水平在短时间内升高,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误解六:
❌ 痛风只有发作时才需要药物治疗。
如果真的要控制痛风,重点不只是痛风急性期,痛风缓解期才是控制痛风最关键的时期。只有血尿酸稳定了,痛风才会减轻或者不再发作。控尿酸、降尿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能坚持,就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部分痛风患者甚至可能临床治愈。
误解七:
❌ 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应以降低尿酸为主。
不是,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应以消炎、止痛治疗为主。痛风发作是关节内尿酸沉积浓度过高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如果此时使用降尿酸药物,会再次诱发尿酸波动,从而加重痛风。
所以痛风急性期应该用消炎、止痛药治疗,疼痛缓解2周后再用降尿酸药。但有一个例外:如果在降尿酸药治疗期间痛风发作,则无需停用降尿酸药。
误解八:
❌ 一旦痛风疼痛消失,就可以停止服药。
治疗痛风时,“疼不疼”不能作为停用降酸药的标准,痛风治疗的目标是让尿酸长期维持在标准水平,无痛风石、心脑血管病者,血尿酸降至180~360μmol/L;有痛风石、心脑血管病者,降至180~300μmol/L。
误解九:
❌痛风缓解后,血尿酸控制目标可以放宽。
痛风急性期过后,更需要将血尿酸控制在目标值,这样沉积在关节内的尿酸结晶才能慢慢溶解,痛风才不会复发。另外,控制血尿酸的药物副作用并不大,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用药,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不会有什么危害。
误解十:
❌血尿酸要降,越低越好。
尿酸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临床上不建议血尿酸长期维持在某个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