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潮汕美食,你吃过几种?
潮汕蚵仔煎:潮汕蚵仔洗净,漏勺沥干水分,加入调料拌匀。土豆淀粉加两大勺水拌匀,加入蚵仔再拌匀。加六大勺油,倒入蚵仔,劈成薄片,煎至两面熟透,撒少许葱花,加入半个鸡蛋,煎至黄色,翻面,撒少许葱花,倒入剩余鸡蛋,再煎至黄色,装盘,撒少许古月粉即可。
潮汕汤粿:原本是潮州乡下农民以米为主要食材的小吃。做法是:先在锅里放水,烧开,将调好的米糊倒入锅的四周,让米糊炒熟,捞出,加入潮州调料即可。店里做的潮州汤粿,一定要加入葱珠和卤味,比如卤豆腐干、卤猪肉、卤猪肠等。
潮汕糯米猪肠:将猪肠里外用盐洗净,最好选用壁厚的猪肠。糯米用水浸泡三个小时后蒸熟。香菇泡发,五花肉切成薄片。肉片、花生、虾米等辅料分别炒香。调好味后与糯米拌匀塞入猪肠内。为防止糯米等辅料溢出,用牙签封住口。将塞好的猪肠放入锅中煮熟,煮熟后捞起晾干去水。捞起斜切成片装盘。最后可准备一小碟甜酱油作为蘸料。猪肠和糯米蘸上甜酱油,才是美味中的极品。
烤地瓜:将潮汕产的红心地瓜洗净去皮,切成块,放入白糖糖浆中小火煮熟。有的人也会先将洗净切好的红心地瓜用白糖腌制,再煎熟,再放入白糖糖浆中小火煮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地瓜更有嚼劲。
潮汕腌蚬:用酱油、蒜末、香菜、红椒等调料腌制的鲜味,也是潮汕凉菜中很常见的一种。腌蚬就是这种腌制方法的代表。因为这道菜要求新鲜,虽然是杂咸菜,但不适合长期存放,所以一般都是现做现吃。这也是潮汕为数不多的即食杂咸菜之一。
牛杂面:牛身上能吃的东西都有,主要有牛肉丸、牛筋丸、牛肚、牛心、牛肠、牛筋等。再加一小碟沙茶酱和辣椒酱,这确实是潮汕人最爱的汤面了。其中最正宗的要数西湖公园旁的真记老味牛杂;
春饼:将肉末、豆腐丝等炒熟装盘。也可酌情加入香菇、肉类等配料。因人而异,可随意搭配。其中以牌坊街上的胡荣泉春饼最为出名。
锅贴卷:也是用糯米粉磨成糊状,再加入虾仁、肉、香菇等适当的佐料,以萝卜丝馅的比较受欢迎,以临溪的锅贴卷最为有名;
潮汕草糕有清热解毒、泻肠火的功效,而且价格便宜,所以这种小吃很受欢迎。每当人们路过卖草糕的摊位时,都喜欢停下脚步,站在路边吃上一碗色泽乌黑、口感滑润、香甜可口的草糕。其中,尤以从街边买来的草糕最为美味。
潮汕肠粉:肠粉是用米粉皮磨成米糊,里面包着各种馅料,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厚,是一道很有特色的潮州小吃。肠粉融入了潮州民间风味,再撒上潮州地方特产萝卜粒。肠粉卷好后还要淋上各种潮州特色酱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花生酱。
咸果:取优质大米,沥干水分,用石磨磨成米糊。然后按一定比例将米粉加到水中,放入功夫小茶杯中。水和粉的比例要调好,这一步是关键,粉少了就成型不了,多了又太硬,不够滑爽。蒸十到十五分钟。蒸好后,因为外壁受热较多,小米果中间会自然下陷,形成类似潮州人爱吃的碗糕的形状。在咸果咸凸的地方撒上萝卜丁即可!
潮汕汤粿原本是潮州乡下农民以米为主要食材的小吃。做法是:先在锅里放水,烧开,将调好的米糊倒入锅的四周,让米糊炒熟,捞出,加入潮州调料即可。店里做的潮州汤粿,必定要加入葱油和卤味,如卤豆腐干、卤猪肉、卤猪肠等。
潮汕卤鹅:潮汕菜中影响最深远、最生动的创举之一是“卤菜”,而狮子头鹅则是其中的主打菜。
潮汕鸭母年,始创于清初,原名糯米粽子,与北方的粽子相似,但因其形状似浮在水面上的鸭妈妈,所以潮州人称之为“鸭母年”。
糕饼采用优质白米糊制成,层层蒸制而成。制作时,先将糕饼切成均匀的小块,加入鱼露、甜红酱油拌匀,用小火炒至糕饼色泽红润入味,再放入炒锅(煎锅)用猪油以中小火将糕饼煎至色泽红润,加糖炒匀,再加入鲜虾、猪肝、瘦肉、鲜蚝等配料,淋上蛋液炒熟,加沙嗲辣椒酱、味精、鱼露、雪粉水,用汤炒熟即可。
潮州竹笋糕:糕皮的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磨成粉,放入煮箩内煮熟,加开水揉至软,推成圆条,捏成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皮。做皮时可以加点油,使之更松软。笋糕的馅料是用切碎的笋、猪肉、香菇、虾米,再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蒜蓉,再把馅料放在糕皮中间包起来。一道让人津津有味谈论的美食!
潮汕甘草果:潮汕的腌制水果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就是用甘草汁腌制的水果。普通的水果加上甘草汁就变幻出各种新口味,不仅酸甜可口,还能助消化、止渴提神。
潮州年糕:其皮以地瓜粉制成,年糕馅多以蔬菜、杂粮制成。咸的用土豆、芋头或笋切成小块,加沙茶或咖喱和少量盐、味精炒熟即可。或将黄豆煮熟,加少量精盐、胡椒粉磨碎即可。甜的馅可用芋泥或豆沙制成。潮汕民间主要用绿豆馅,入锅煎熟,蘸上辣椒酱即可!
凤凰浮豆腐:将豆腐放入约10厘米的小方盘模内,用木板压住挤去水分,再用花生油煎至金黄色即可食用。除配“曹仔”食用外,还可配辣椒蒜醋等酱料食用。
潮汕红桃糕的制作方法是将糯米、湿菇丁、虾米、鸡杂丁、炸过去皮的花生米、生蒜碎放入锅中炒香,调入味精、胡椒粉、鱼露,做成红桃糕的馅料。
潮汕小米皮制作十分讲究,面粉加鸡蛋反复揉成面团,静置松筋后擀成细条,切成小块。将生粉在案板上捣成粉,用特制的小米棒(中间穿过小木棍的木球)压成直径约5厘米的圆片。小米皮要求中间稍厚,四周稍薄,呈不规则的菊花形。
潮州鱼饭又称潮汕“冻鱼”,常用的原料有巴郎、刀鱼、鲻鱼等。排鱼技巧是做鱼饭至关重要的一步。将鱼洗净放在鱼篓里,放入沸腾的鱼汤中煮至鱼眼凸出或用手按压鱼肉有弹性即为鱼熟;鱼熟时必须浇上鱼汤,以除去鱼面的浮沫,这样鱼才干净美观;鱼捞出后必须斜放在地上,使鱼篓里的汤能迅速流出,不能平放,然后晾干;可以冷冻食用,也可以煎炸、蒸制。
腐乳饼的配料独特多样,饼皮采用精制面粉,馅料有2.5%腐乳、2%名酒、18.2%精选切块白肉、27.5%糖粉、蒜蓉,配料多达14种以上,制作也很考究,配料顺序严谨,烤制方法到位。
潮汕大老饼坚持用料新鲜、品质优良,例如做饼皮的面粉必须新鲜、洁白、细腻;做馅的绿豆、猪油必须干燥、饱满、干净,猪油必须新鲜、不变质。馅料的加工配比、饼皮的合成、成品的烘干、冷却都井然有序,绝不打折扣,是民间最受喜爱的饼食之一!
潮汕糖葱饼:以白砂糖、麦芽糖经特殊工艺制成,糖拌少量面粉,经长时间蒸煮,逐渐去水使之发麦芽,再反复炼制,使其韧而酥脆,再制成长方形,中间有葱孔。糖葱易折断,吃起来香脆可口。糖葱与各地其他名茶小吃相比,有其特殊优势,独具地方特色。花生炒熟,去红皮,压碎,黑白芝麻轻炒。食用方法:将三张饼叠成圆形,中间放两片糖葱,撒上碎花生、黑白芝麻、一撮香菜,包起来,一份美味的糖葱饼就做好了。
在潮汕,端午节包栀子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小栀子粽子的制作工序很复杂:先在杂柴灰上浇上开水,搅拌过滤,再制成制作栀子粽子的主要材料——黄色的栀子水。再将糯米浸泡在栀子水中十几个小时,糯米变成金黄色,即可用来包粽子。包粽子的叶子必须干净,不能含水。要美观,必须压得整齐,所用的苇子不能太粗。包好的粽子要煮六七个小时,才能黏稠。煮好的栀子粽子,蘸上糖,吃起来香甜爽口,别具风味。
潮汕油船:沙翻麻花的制作方法和拉丝差不多,把麻花炸一会儿后,再放进油里去水分,然后加糖和水适量,放进锅里煮。等糖水粘稠如胶时(不要等糖水烧焦),迅速把麻花放进去,迅速用力捞起,马上关火。这样就成了潮汕名小吃沙翻麻花,色泽洁白如冰雪,赏心悦目,酥脆得连舌头都能咽下去。是潮汕工夫茶的佐餐之一!
潮州刺身:鱼生是将刚捞出水面的活鱼,用刀划去骨,去皮去刺,洗去血水,剁成细末制成的刺身。鱼肉红肉白,轻得能吹起来,薄如蝉翼。与其他鱼肉相比,加上陈酒和胡椒、当归,入口即化,非常鲜美。青鱼、嘉鱼尤为鲜美。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酱料,酱料一般由蒜泥、豆瓣酱、花生酱、精选花生油等一起煮制而成;另一部分则是各种配料,一般由生白萝卜丝、黄杨片、红椒丝、白蒜片,还有香菜、芹菜等配制而成,也有配以腌制的萝卜干、冬菜、花生仁,以及一种精制的、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甜橄榄”。
潮汕馄饨(饺子)选用一块肥三成、瘦七成的猪肉,剁成肉末,加入白菜、韭菜、笋、姜末,加盐、少量酱油、食用油、少许水,搅拌成菜馅。取一张馄饨皮,用筷子夹起搅拌好的肉馅放在馄饨皮窄端,卷起来包起来。人们喜欢用蒸、煮、煎、拌等各种方法包成馄饨皮!
潮汕腌制虾蛄:虾蛄切段,放入碗中,加入适量鱼露、酱油,倒入辣椒、香菜、蒜、姜,搅拌均匀,放凉约4小时,时间越长味道越鲜美,需时摇晃几下,使腌制均匀,装盘即可。
潮汕砂锅粥,潮汕地区的砂锅粥是用特制的砂锅熬制的咸香型粥,味道鲜美,清雅芳香,也是潮汕传统的美食,值得品尝。
潮州咸食。在潮汕地区,大多数人早上都会喝一碗清淡开胃的白粥,喝粥的同时吃一些配菜,这就是咸食。潮汕地区的咸食种类繁多,很多蔬菜、肉类、海鲜都做成了适合早上吃的咸食。所以来到潮汕,早上一定要喝一碗粥,吃几道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