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愧是咖啡之城,日本咖啡文化同样精彩
在亚洲,最早普及咖啡文化的国家其实是日本。那么,咖啡是如何进入日本,并成为当时“文明”的象征的?日本咖啡经历了哪些本土化的演变与发展?
“佳(jia)琲(bei)”是近代日语和汉语对咖啡的称呼,这个译名从中国传入日本,又从日本传回中国。
在大多数人眼中,日本与中国一样,是一个饮茶的国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的咖啡文化同样精彩。
日本在世界咖啡浪潮的变革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咖啡传入日本,到咖啡成为日常饮品,日本咖啡文化已发展百年,早已独树一帜。
《从咖啡到咖啡:日本咖啡文化史》的作者经过深入研究指出,咖啡馆是日本重要的生活空间,推动和创造了日本文化的现代化。
简单的介绍
当日本第一家咖啡馆“克福茶室”在东京开业的时候,全世界都没有想到日本会成为咖啡消费大国,日本的精品咖啡文化会成为世界三大咖啡潮流之一。
16世纪初咖啡传入日本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到了明治维新,咖啡已成为“文明启蒙”的象征,如今更是家喻户晓的饮品。作为“后来者”,日本人对咖啡极为痴迷:他们改良速溶咖啡、发明罐装咖啡、复兴被欧美抛弃的手冲咖啡。从全球第一家连锁咖啡店品牌圣保罗集团,到咖啡爱好者去日本必去的咖啡厅之一Café de L'ambre,风格迥异的日本咖啡厅和背后的经营者,正带领咖啡爱好者走进咖啡的第三次浪潮。
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美国人类学家,追溯“咖啡热”的足迹,探讨咖啡馆在都市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为读者呈现日本咖啡馆的私人珍藏。
目录
本系列前言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公共空间里的咖啡:日本城市的咖啡馆
第二章:咖啡及其反直觉性
第三章 现代性与激情工厂
第四章 行业大师:展现完美
第五章 日本的液态能源
第六章 咖啡的自然化:当代日本咖啡馆的风味
第七章 城市公共文化:日本城市的网络、坐标网格和第三空间
第8章 认清自己的定位
附录
笔记
参考
致谢
后记
内容预览
占据整个空间:酒吧另一侧的咖啡馆
“茶店”的经营方式吸引着不同类型的经营者,而咖啡店则吸引着各种各样的顾客。对于现代人,尤其是那些对主流工作生活失去热情的人来说,“茶店”老板的身份是冒险和乌托邦的,但看起来依然光鲜亮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咖啡店,大多是由主营业务无法养家糊口、枯燥无味的人创办的。很多曾经的学生革命者,对革命活动的结果感到失望,选择开咖啡店作为另一种职业选择,也是为了创造一个吸引志同道合的人聚集的空间。而另一些人则因为性格内向,根本无法适应需要团结合作的职业环境。正如一位咖啡店评论员所说,咖啡店老板通常很“装腔作势”,性格古怪,装腔作势,显然无法适应其他任何工作。 为了表达一种特别朴实的气质,他们还会创造出一些特别的服饰和习惯:咖啡店老板可能戴贝雷帽、刻意留山羊胡,或者穿无领运动衫和 Birkenstock 拖鞋,成为标榜店铺“独立”气质的行走的广告。如果你是一个特别适合“变态”行为的地方的老板,你的怪异就是这家咖啡馆特色的最好证明。不过,你的客人不一定都是这样的怪人:就像格林威治村一样,一些非常“装腔作势”的咖啡馆往往能吸引到不少正常游客。
有些咖啡馆老板作为沙龙店老板获得了名人地位,成为政治、艺术或其他知识分子团体的中心人物。经营咖啡馆已成为一种地位职业,而不仅仅是一门生意:事实上,咖啡师在日本已成为令人垂涎的职业头衔,就像在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一样。这个职业并不一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咖啡馆老板并不总是想着赚钱。一些老学者退休后开咖啡馆只是为了把学生顾客从教室转移到咖啡馆的桌子上。一些丧偶妇女经营咖啡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或者因为伴侣留下的遗产不足以支持她们中年提前“退休”。大多数普通的“茶馆”都是由对创办特殊文化团体没有特殊兴趣的人开设的。大多数“茶馆”都很“正常”:气氛友好而简单,看不到或听不到任何不寻常的东西。 到了 1980 年代,退休夫妇开办“夫妻咖啡馆”的趋势开始兴起。这样的咖啡馆就像是夫妻的社交圈。当孩子们长大离开家时,咖啡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继续“养育”他人的空间。这些咖啡馆最终演变成普通的当地咖啡馆,没有特殊的空间和客户群定义,吸引了许多只需要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的人。
大多数日本咖啡馆都非常重视咖啡、服务和客户关系,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客户体验。然而,在一些商店里,店主从头到尾都没有明显的过错,但却失败了。任何生意中总会有人做错事、偷懒:如果你在两个街区内看到四五家咖啡馆,你就知道其中一家比其他的更好,谣言就开始传播。作为一名观察者、朋友和顾客,我从咖啡馆老板朋友那里听到了太多关于恶性竞争导致蓄意破坏的黑暗故事:攻击一家商店的客户群或故意批评其他老板的不良做法。然而,低价销售类似产品的做法并不总是有效:良好的咖啡馆体验似乎青睐高价咖啡,而账单有时就是质量的最好证明。
我在京都参加了一个面向有志于成为咖啡店主的咖啡店主的管理课程。我了解到,咖啡店主要扮演许多细致而多样的角色。课程涵盖了从经济管理、菜单选择、食物准备、客户服务到咖啡制作等各个方面。咖啡制作课程包括对许多不同咖啡研磨和制作方法的艰苦培训,包括著名的(日本)虹吸法。因为我过去有制作咖啡的经验,所以我认为我能够体面地完成这项任务,尽管我从未接触过这种新方法。然而,由于我不专业的密封步骤,我的虹吸管爆炸了:我让团队成员失望了,成绩单上出现了“虹吸失败”的评语。结果,我比刚开始时谦虚得多,尽管我以为自己非常专注,但仍然无法达到我最初想象的精确度。勤奋可能会有所帮助,但“细节”真的不是可以教给你的东西:你必须从头到尾完成整个过程。 一位女士告诉我:“你必须努力集中注意力。”
作为一名学生,我参与整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想要开咖啡馆?最常见的答案是“这是我的梦想”。然而,当学生们学习了三个月的课程后,他们开始关注更实际的问题:“我最初在设备上的投资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从梦想的角度,也揭示了许多不同的社会主题。第一是夫妻以团队的形式合作,打造“爱情事业”。第二是五六十岁提前退休的人越来越多。这群人在退休后积极寻找新工作,作为在上一份工作结束后利用剩余精力的一种活动,或者作为一种金融投资。这些“年轻退休者”开设的咖啡馆往往服务于年长的退休者,为他们提供个人休闲放松的场所,事实上,也是他们社交活动的中心。被称为“老年人”的群体其实是多元化的: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但他们越来越独立。 随着家庭越来越私密,邻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家庭成员之间也日趋分散,他们对公共社交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80年代这波浪潮中创办的咖啡馆如今随着店主达到二次退休的年龄而逐渐没落,但他们将被当前这一代新“退休”人士所取代,更多的老年人也将在这样的咖啡馆中寻求一席之地。
媒体推荐
咖啡爱好者和业内人士必读之书。——奥利弗·斯特兰德,《纽约时报杂志》(纽约时报增刊)
深度解读日本130年来根深蒂固的咖啡文化。——《洛杉矶周刊》
这本书是任何对文化和咖啡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咖啡在日本有着令人惊讶的悠久历史。作者追溯了该国咖啡馆的演变角色,并带我们参观了一些最好的咖啡馆,作者的写作方式让我们想立即跳上飞机去尝一杯日本特色咖啡,这是一种近乎痴迷的激情。——《波士顿环球报》
本书通过对咖啡和咖啡馆文化的研究,对当代日本生活进行了新颖且重要的研究。 - 美国与东亚关系研究
关于作者
作者
梅里·艾萨克斯·怀特
波士顿大学人类学教授。她拥有哈佛大学人类学、比较文学和社会学学位。
翻译者
陈静
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第二外语为日语。2007年赴日留学,京都大学硕士毕业。在日本生活六年,拥有英语八级、日语一级双语能力和学历。现居上海,从事自由译者工作,爱咖啡,爱文字,爱生活。
点击书籍图片即可享受折扣购买